“爸爸,我走了,你不用找我了,以後我不認識你,你也不認識我!你不該有我這樣的兒子。再見了,爸爸。”南京六合區一名小男孩天天(化名)給家人留下這樣的紙條離家出走,家人四處尋找無果後無奈報警。
近日,六合公安分局冶山派出所接到男孩的父親汪先生報警,汪先生表示自己當天因學█習問題批評了天天,沒想到孩子趁家人不註意跑了。
隨後,民警在掌握天天的體貌特征後,立即組織值班民警和輔警分兩個工作小組開展尋人工作,一組對孩子關系較好的關系人員和活動場所進行▓走訪,另一組通過轄區監控對孩子離家出走後活動軌跡進行追蹤。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,終於發現一名小男孩出現在轄區一處街道上。
得到這個消息後,民警立即會同輔警一同前往。在現場,民警經過身份信息比對,確定這名小男孩正是負氣離家出走的汪某的兒子天天。看到小男孩平安無事,民警、輔警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。
經了解▓得知,天天今年13歲,因為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,父親責備了幾句。加上父親一直以來的管教方式較為粗暴,天天的心理壓力比較大。經過內心一番較量,天天這才一氣之下離家出走,“他覺得我這不行那不行,還經常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,他不喜歡我,我就走。”天天向民警訴說自己的“傷心事”,後在民警勸說開導下,天天最終打消了離家出走的念頭,並答應隨民警回家。隨後,民警牽著天天回家,汪某見兒子平安無事,懸著的心也終於落下。
經過民警教育和勸慰,父子間的矛盾終於化解,汪某也意識█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,不能一味指責、對比,稱以後一定主動與孩子交談,傾聽他的心聲,不會讓類似的情況發生。
有很多家長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的時候,總是不自覺的就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相比,以為這樣能刺激孩子求知欲以及上進心。其實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。父母之所以這麽做,是因為他們認為沒有比較不會有進步。認為這樣做可以激勵孩子。殊不知,孩子的尊嚴卻在父母這樣的“激將法”下犧牲了。
無疑人生是有比較才會競爭,但若一個人的競爭對象是自己四周的人,在班級內要打敗其他同學,在同事當中要踩低所有人,那麽這個人的一生會很痛苦,到哪都會是四面楚歌。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鼓勵孩子有適當的競爭,同時也需要幫助孩子弄清楚競爭的對象。競爭的對象如果是自己,則要勝過自己,才能達到更高的水平。在這個過程中,有時可能要與別人競爭,但主要目標不是別人,而是自己。唯有在這種心境下,孩子才可以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。
父母在管教孩子時應多關註孩子的優點,即使孩子有缺點,也沒有必要動不動就拿他和別人比較。大人出發點也許會是好的,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意味著尊嚴盡失。這種“激將法”會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降低,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甚至逆反。